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未来正文

让农学生搭天线接地气——西南大学科技小院培育乡村振兴所急需的人才

2023-05-23 19:35:01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实习生 杨敏

“我已经决定毕业后就留在铜梁种苗厂工作,更好地为当地农业发展、乡村振兴作贡献。”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0级研究生吴吉说这句话时,黝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作为常驻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他在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找到了未来奋斗的方向。


【资料图】

研究生驻扎农业生产一线,专家、教授提供技术支撑,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西南大学自2012年成立第一个科技小院——江津科技小院,至今已有11年,2022年科技小院数量达41个,形成科技小院网络。在科技小院培育模式指导下,西南大学在解决西南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培育急需人才。

西南大学潼南柠檬科技小院在果园进行培育观测。受访者供图

结合实际 培育农学“全才”

科技小院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创立的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张福锁的学生,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张跃强是入驻曲周科技小院的首批研究生。

“2008年我作为博士研究生入驻曲周试验站,经历了科技小院在当地落地、生根、发芽、成长、开花和结果。”张跃强说,2012年他入职西南大学后,从见证人变成了亲历者,参与组织建立西南大学首个科技小院。

在长达10余年的指导实践中,张跃强深知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脱钩、研究生课题与农业生产脱节、单一人才培养与社会复合型人才需求冲突等人才培养问题。

张跃强说,小院建设和运行初期是一个“自找苦吃”的工作,其中最大的“苦”之一是知识不够用。入驻科技小院的师生大多深耕某一专业领域,专业性强。但农作物实际生产面临着重重问题,不单单是某个书本知识。

“到了小院之后,发现真正面临生产一线的许多问题,是学校感受不到的。”西南大学2020级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刘栩辰说,他们常驻在小院,农户们知道是高校来的研究生,都认为是万能的,植保、栽培、农机,甚至儿女教育问题都会来问他们。这是对他们的信任,也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纷纷恶补各种知识。刘栩辰笑着说:“经过一年或一个作物季,我们不仅能补足专业能力,还能提升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独当一面的‘专家’。”

张跃强说,研究生常驻小院,在让农学生最大程度接近农业一线的同时,也存在学生无人指导、导师远程指导难、指导不及时等问题。对此,他们摸索形成“四人导师组”模式,即以学籍导师为主、团队老师+校外导师共同教学的指导模式,确保学生“事前能商量、事中有依靠、事后能复盘”。

通过在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学习经验,刘栩辰、吴吉成立“长江经济带蔬菜全产业链绿色发展——铜梁模式”项目,获得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一届科技小院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两人都获得了西南大学“五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

西南大学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在和农户开展科技助农活动。受访者供图

立足西南 以小院力量解决农业难题

“农户拿起手机拍照,就能知道柠檬的虫害类型和处理方式。”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尚峰介绍,潼南柠檬科技小院研发出快速精准监测选药试剂盒“螨抑”产品,并上线了识别类App。通过简单操作,农户就能快速锁定虫害类型和应对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重庆市潼南区是中国柠檬之都,全区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年产量28万吨。在实际种植中,潼南柠檬常常受到病虫害威胁,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潼南柠檬科技小院依托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柠檬工程技术中心等22个科研基地和平台建立,旨在开发柠檬智能监测与快速选药技术。

目前,潼南柠檬科技小院拥有2000平方米的柠檬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配备价值900多万的试验设备,入驻指导老师5名,研究生7名。

通过长期考察,潼南柠檬科技小院师生积极寻找蚜虫等害虫的生物防治手段,调查柑橘潜叶蛾、螨等害虫的最佳防治时期,研发出防虫网阻隔带病毒昆虫传播黄脉病,打通了从绿色防控技术到田间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小院已获批1项潼南区科技项目立项,正在申报2项专利,实现示范田减药27.8%、增产5%的显著效果。

除潼南柠檬,西南大学还组建了其他特色农产品科技小院,如江津高粱、北碚蚕桑、湄潭茶叶等。这些科技小院充分展现出西南地区山地农业特征,农产品类型丰富,涉及重庆、四川、广西、贵州多地。

西南大学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在和农户开展科技助农活动。受访者供图

政产学研一体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原来的农业技术创新推广模式都是自上而下,通过科技小院可以实现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推广模式。”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何光华教授介绍,科技小院让农业技术推广更接地气、更贴实际。

重庆市梁平区四五月低日照,七八月高温伏旱,是重庆水稻种植的典型生态条件,市外水稻品种难以生长。梁平水稻科技小院依托重庆知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000余亩优质大米基地建成,主攻西南大学优系列水稻品种,前后已审定40余种水稻。

在解决选育问题过程中,梁平水稻科技小院以小院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以乡土社会为半径的农业科普参观场所,用以接待周边农户参观或组织科技长廊、开设田间学校、创建科技志愿服务队、举办展览宣传、联系服务农技协定点帮扶等科普志愿服务。除线下形式,小院师生还通过智慧农技协平台上传工作日志、科普图文与视频,进一步扩大科技小院科普志愿服务辐射范围。

梁平水稻科技小院真正做到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培育人才的“三位一体”,做到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的“四零”服务模式,提高了农户的水稻种植意愿,形成水稻选育的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不同于柠檬、水稻等耐储运作物,桃子有严重的裂果和流胶病问题。该校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席万鹏担任北碚蜜桃科技小院指导教师,尝试以重庆市农业推广总站的巫山脆李种植经验解决裂果问题,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针对桃树幼树多杂草问题,他引入中国科学院绿色智能研究所研发的全程机械化无人操作,向周围农户示范除草、打药等智慧农业操作技能,充分发挥专家组织作用。

席万鹏说:“科技小院是一个辐射中心。”科技小院将整合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优势资源,使越来越多的师生、科研组织和机构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长期以来,西南大学以师范教育和农科教育为特色优势,在百余年办学历史中积淀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经验成效。自国家支持建设科技小院以来,学校就以此为契机,立足西南地区山地农业特征,整合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和产学研一体化优势资源,致力于科技小院建设。越来越多的指导教师和青年学子深入乡村田间,扎根农业生产、科技助农一线开展科研创新和科普服务工作,奉献青春、释放热能,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成就自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虚拟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