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未来正文

世界最新:山东滨州将科创推上“C位”,让科学家、企业家协作—缝合“两大链条”,催生五大千亿级集群

2022-11-08 09:38:30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刘凡子 杨雪瑞

麸皮是小麦初加工的副产物,向来被视为废弃物。但在中裕集团,小麦麸皮被“吃干榨尽”,变身为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等高价值产品。麸皮“变废为宝”,见证着科技的神奇,也让中裕集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对山东省滨州市来说,上述类似的“中国首创”还有很多。这里拥有全球首家产业化运行的600千安特大型电解铝生产线;国内唯一高科技海洋管制造商;以及用于光学镜片、光学透镜、改性航空玻璃领域的中国首款自研的聚硫醇……滨州市科技局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市有37项产品的产量产值或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第1位,是妥妥的“全国冠军”。


(相关资料图)

滨州北靠渤海,黄河穿城而过,是兵圣孙武的故里,面积占中国的千分之一。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新旧动能转换,他们瞄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向发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推动上述双链深度融合,他们将科技创新推上“C位”,推动科学家、企业家协作,依靠“两支队伍”缝合创新链、产业链“两大链条”,最终催生出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条产业链孕育出众多“隐形冠军”

地处滨州市长江五路上的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正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滨州的产业特色是什么?科技含量在哪里?拜访者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被用在火星车上的以“低密度、低膨胀、高强度、高导热”为标签的高性能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运用于嫦娥五号月壤钻杆里的铝基碳化硅材料……在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类似产品应有尽有,他们有一个共同标签:“滨州制造”。

铝产业是滨州的传统主导产业,产值分量最重的当属氧化铝、电解铝和铝材,均居全国第一,年产值总计约3500亿元。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滨州如何借智赋能?传统产业如何走出新路子?他们喊出了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的新战略。而魏桥国科高等技术研究院成为实施载体。

魏桥创业集团是滨州自己培养的横跨纺织、铝业两大领域的“世界500强”。而上述研究院则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魏桥创业集团和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而打造的开放性科研平台,面向实体产业,建立自下而上的“产学研用转”一体化科创基地。

智能手套、手动机器人、人感加热枕、月壤钻杆……在魏桥国科研究院展厅,一件件高科技新产品让人眼前一亮。该院滨州综合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允法向记者透露:“以魏桥国科研究院为枢纽,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支持下,铝基复材、激光选通成像等一大批‘中科系’科研成果落户滨州。”

科技介入下的铝产业,形态在变小、变轻,价值却“水涨船高”,从原来“按吨卖”,变成了“按个卖”。

魏桥创业集团是滨州铝产业当仁不让的龙头。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他们不但将自己推动成为“世界500强”,还敞开产业链,为中小企业赋能,催生出众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从魏桥创业集团引入铝水之后,做成合金,这是山东创新集团产业链条的起点,然后通过轧延做成铝板、铝带、铝箔,再做到食品箔、医药箔、包装箔等终端铝箔产品;还有些变形铝合金,通过挤压方式做成门窗、幕墙材料,做成高铁、动车的框架结构,做成汽车构件、手机电脑的壳体……将上述链条打造成型后,创新集团被山东省工信厅认定为制造业“隐形冠军”。

在滨州,类似的“隐形冠军”还有很多。

“科学家+企业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蝶变

一粒小麦可以变成什么?面粉?面条?蛋糕?不过,这些变化在中裕集团早已是“过去式”。他们正在做的,是将小麦麸皮“吃干榨尽”,正如本文开头所展示的那样。

在黄河三角洲小麦产业馆,中裕集团小麦产业创新院主任刘通通向记者展示了他们打造小麦全产业链条的努力。在这里,中裕已经把一粒小麦变成了十大系列500多种产品。刘通通说:“普通企业加工一吨小麦,只能生产面粉和副产物,产品总价值3700元左右;我们加工一吨小麦,可以生产出面粉、挂面、谷朊粉、特级食用酒精、膳食纤维、赤藓糖醇、蛋白肽等,产品总价值9140元左右,比普通加工产值提高147%。”

中裕集团的前身是一家只有46名职工的小型面粉厂。企业做大,必须解决原料问题,即优质小麦。于是,他们于2006年介入小麦育种环节,经过与众多院士专家合作培育、改良出包括“裕田麦119”在内的数十个优质小麦品种;再将产业链往后延伸,进入订单种植环节。

小麦经过初加工生产出面粉,进一步细分制作出面条、面制食品、烘焙食品之后,他们对小麦进行精深加工,谷朊粉、酒精、液体蛋白饲料等相继面世。液体蛋白饲料如何利用?他们又介入养殖环节,养殖产生的粪污及有机废料经过处理产生沼气。沼气进行热电联产,产出的电能、热能用于精深加工环节……至此,一条“从土地中来,到土地中去”的小麦全产业链得到呈现。

一家民营企业如何支撑上述产业链条的研发?他们想到了科学家。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斌来了,中国农业大学吴继红教授团队来了,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张晖教授团队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英华教授团队来了……企业家与科学家一道,全力攻坚小麦精深加工。

产学研的融合,催生了多项技术革新,带动行业加速崛起,这是滨州高质量发展所依靠的路径。正如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所言,让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在滨州锁定科创、发力科创、聚势科创,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自信和活力源泉。

寻找“世界500强”魏桥创业集团、“中国企业500强”京博控股集团、“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裕集团的崛起逻辑,上述模式清晰可见。

科技自立自强的“滨州姿态”

“高性能芳纶纸蜂窝”是制造飞机、高铁、大型运输机和运载火箭关键部件不可或缺的材料,而制造“高性能芳纶纸蜂窝”的关键材料是高性能芳纶纸。多年持续攻关之后,京博集团的科研人员实现了对高性能芳纶纸——“纯对位芳纶纸”的连续化生产。

高性能芳纶纸的突破是京博集团坚持科技创新的代表性产品。该企业创始人马韵升坦陈:“其实企业都知道科创的重要性,大家也都想做,但为什么有的做着做着就做不下去了?答案是:费时费力费钱!”他认为:“按常规,一个项目,五年基础,十年成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十年磨一剑’。企业做科创,很难,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撑,无论是财力、人力还是物力,需要决策,需要定力,需要恒心。”

记者了解到,2021年,该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达到10.21亿元,累计申请相关专利近2000项,将科技创新到融入其血液中。

如果说魏桥创业集团、京博控股集团、中裕集团的发展壮大都是传统产业的再造,离不开企业家、科学家的双重发力,那么,类似于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平台也充当着新兴产业孕育者角色。

在国科天骥(滨州)新材料有限公司,一墙发明专利诉说着他们的技术实力。这里是精密光刻胶的生产基地。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国科天骥创始人杨国强向记者透露,这里主要生产3种高端光刻胶,可达1.7万升的年产规模,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在一项项“国内首创”级的成果背后,是该市聚焦生态纺织、智能制造等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实施重大项目“企业主动张榜、专家联合揭榜”合作新机制。

新平台拥有新机制,新政策激发新活力。滨州人相信:只要制度、资金保障有力,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会源源不断地出现。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虚拟

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