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李彩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倾山东麓,蜿蜒绵长的洮河贯穿岷县全境,纵贯9个乡镇,绵延83.7公里,润泽70.65万亩耕地,如巨蟒银舞在甘肃岷州大地,孕育着“千年药乡”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岷县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沿着当归城河畔的小路蜿蜒而行,不多久就来到了一座已经初具雏形的湿地公园,透水砖铺就的园路平坦整洁,道旁立着的休闲亭野趣十足,夕阳穿过芦苇洒落了一地的光影。
曾经的洮河因非法采挖,河道受到严重毁坏。附近的居民说,因为保护不到位,河道随意采挖、垃圾乱堆乱倒,那时不要说建设湿地公园,河水不发臭都是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这样的巨变,源于岷县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的具体体现。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西寨镇洮河沿岸夏日风光。陈中 摄
三级河长带来“河长治”
据自幼在洮河边长大的西寨镇桥上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曹何文回忆,河道环境改善的转折点是2017年国家全面推行河长制。
“通过依法管控和科普宣传,群众主动保护河道、环境的意识提高了,昔日乱采、乱挖、乱倒、乱搭、乱建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曹何文说。当时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老曹兼任了村级河长。每天一大早,他便会收拾好巡河的家伙,沿着村里1.2公里的河段进行日常巡河。
为搭建好综合治水管水的“大架构”,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岷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管护体系,明确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河长,高位推动,狠抓工作落实。
禾驮镇党委书记杜永珍是一名乡镇干部,从岷阳、十里、清水到现在的禾驮镇历经多个岗位,每天早上巡河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他打开“甘肃省河湖长制”手机APP,这5公里河道每天不走一趟心里不踏实,看见问题就要立即解决。
在杜永珍看来,生态问题不敢马虎。
岷县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坚决履行第一责任职责,各级河长巡河23122次,从河流到沟渠,巡护每天都在进行,河长制有名有实,担责见效。
“过去,河道飘出臭味,散步都要绕道走,如今大变样了,大家饭后有了好去处。”岷阳镇东门村支部书记席江梅说。
据悉,岷县在河道治理过程中,以完善河道周边截污管道、疏通河道开展岸坡整治、消除黑臭水体等为主要任务,通过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清除河底沉积的脏臭淤泥,疏通淤塞河道。同时,在河道疏浚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沿河绿化,如今的洮河已成为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铁腕护河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
“河道治理重在‘一河一策’,精准发力。”该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石贵志介绍说,“在具体管护中,我们为每条河流做了健康‘体检’,编制了‘一河一策’方案,完成25条规模以下河流540公里管理范围划定及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建立了范围清晰、权属明确、责任落实的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体系,把河湖治理与城乡建设融为一体,分类治河、因河施治,形成共振效应。”
近年来,岷县通过压紧压实各级河湖长职责、强化管控河湖水域岸线、规范管理河道采砂、深入开展碧水保卫战、强化违法行为监管、探索推进智慧河湖建设等举措,打响了一场水环境治理的保卫战。
“生态治理重在依法行政,形成震慑。”石贵志说道:“通过部门协调联动,充分发挥‘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的作用,累计审查甄别河湖问题线索36条、立案24起,实现依法治河、铁腕护河,为河长治水保驾护航。”
据了解,该县通过组织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聚焦小微边共建幸福河”“冬季亮剑、清净河湖”“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等一系列行动,治理河湖“四乱”问题418个,疏浚河沟道约1380公里,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累计约1.2万吨,该县生态环境局连续监测水质II类,洮河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自河长制实施以来,河水一年年变清,水质一年年向好,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和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这与我们坚持治水分不开。”岷县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郑宏伟道出了水质提升的秘密。
漫步洮河边,曾经的污染和破坏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洮河波光粼粼、芦苇荡漾,一只只“洮鸭”不时掠过水面,一汪清水,映照着岷县“硬核”护水的初心和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决心,绘就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